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上海市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肠道病原体调查
林晨, 刘俊, 于思雨, 元永艇, 刘婧怡, 陆馨晨, 胡晨曦, 刘洪霞, 刘汉昭
摘要49)   HTML    PDF (760KB)(356)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情况,为蝇类防制和感染性腹泻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21年4-11月每月下旬,采用网捕法,在农户、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3类场所采集家蝇,在公园、居民区、农贸市场3类场所采集丝光绿蝇和棕尾别麻蝇。对捕获的蝇种冷冻后分类鉴定,采用胃肠道感染微流体芯片V3进行感染性腹泻相关病原体筛查。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结果共捕获家蝇1 544只、丝光绿蝇642只、棕尾别麻蝇509只,家蝇、丝光绿蝇和棕尾别麻蝇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7.29%(44/118)、67.50%(27/40)和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7.936, P<0.001)。上述3个蝇种的细菌和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44.547, P<0.001; χ 2=26.519, P<0.001)。家蝇共检出11种病原体(6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人芽囊原虫(占总检出病原体数量的42.37%)、札如病毒(占20.34%)和隐孢子虫(占10.17%);丝光绿蝇共检出12种病原体(7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占18.75%)、星状病毒(占13.75%)和札如病毒(占11.25%);棕尾别麻蝇共检出10种病原体(5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STEC(占22.22%)、星状病毒(占14.81%)和札如病毒(占14.81%)。浦东新区家蝇携带病原体检出率最低,与另外2个蝇种的主要病原体有所差异。 结论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多样,且不同蝇种携带的病原体有所不同,应加强环境整治,科学制定蝇类防控策略。
2023, 34 (5): 691-69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侵害及携带肠道病原体分析
刘俊, 林晨, 元永艇, 于思雨, 刘婧怡, 李慧慧, 冯磊, 顾盈培, 刘汉昭
摘要138)   HTML    PDF (729KB)(647)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侵害及其肠道病原体携带情况,为餐饮场所蜚蠊防制和感染性腹泻病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2021年4月-2022年3月,每月中旬使用蜚蠊诱捕器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2个街镇5种类型餐饮场所开展1次蜚蠊侵害调查和采样,对捕获的蜚蠊进行肠道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9、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侵害率为20.83%,蜚蠊密度为0.74只/个,种类为德国小蠊(占65.79%)和黑胸大蠊(占34.21%),不同类型餐饮场所蜚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09,P < 0.001)。企事业单位食堂蜚蠊侵害率和密度最高,分别为29.03%和1.32只/个。蜚蠊样本的病原体检出率为28.13%,检出札如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嗜水气单胞菌、人芽囊原虫和隐孢子虫共7类病原体53组。德国小蠊携带的优势病原体为札如病毒、人芽囊原虫和STEC,黑胸大蠊携带的优势病原体为札如病毒、STEC和嗜水气单胞菌。结论: 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携带多种人体肠道病原体,应重视餐饮场所的蜚蠊防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策略。

2023, 34 (4): 467-4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4.005
不同类型居住片区中不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刘汉昭, 于思雨, 冯磊, 刘俊, 林晨, 郝莉鹏
摘要105)      PDF (861KB)(637)   
目的 研究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居住片区合理采用监测指标提供依据。 方法 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共28个居住片区开展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指标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19年5-10月,28个居住片区容器指数(CI)最高为企业宿舍(35.78%),房屋指数(HI)最高为农村合作社(6.74%),诱蚊诱卵指数(MOI)最高为商品房小区(11.11),布雷图指数(BI)最高为建筑工地(21.14),伊蚊路径指数最高为建筑工地(8.33处/km),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最高为建筑工地[0.97只/(灯·夜)]。总体环境的BI与HI、BI与MOI、BI与伊蚊路径指数呈正相关( r=0.665、0.517、0.614,均 P<0.05)。其中商品房小区的BI与HI、BI与MOI、HI与MOI呈正相关( r=0.991、0.926、0.905,均 P<0.05),拆迁房小区的BI与HI呈正相关( r=0.958, P=0.001),农村合作社的BI与HI、HI与MOI、伊蚊路径指数与成蚊密度、成蚊密度与MOI呈正相关( r=0.995、0.818、0.837、0.813,均 P<0.05),其他居住片区(城中村、企业宿舍、建筑工地、学校宿舍)的BI与伊蚊路径指数呈正相关( r=0.992, P=0.001)。 结论 商品房小区、拆迁房小区、农村合作社等居住片区避免BI和HI重复监测。城中村、企业宿舍、建筑工地、学校宿舍等外环境占比较大的居住片区,避免BI与伊蚊路径指数重复监测。商品房小区避免BI与MOI重复监测,拆迁房小区、农村合作社和其他居住类型选择BI和MOI互为补充开展监测。
2022, 33 (4): 510-51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4.013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病媒生物控制现状分析
刘汉昭, 冯磊, 林晨, 刘俊, 顾盈培, 刘洪霞
摘要302)      PDF (487KB)(92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病媒生物防控现状,为有效开展监管、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医疗机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记录及委托合同,调查控制措施及经费支出情况,并按照国家标准开展蚊虫孳生、防蝇防鼠设施、蜚蠊侵害等情况调查。 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医院)及二级和三级医院(以下简称二三级医院)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执行率分别为70.21%(33/47)和100%(16/16)。33家开展病媒生物控制的社区医院中,22家(66.67%)自行承担经费,其余11家(33.33%)由街镇爱卫部门拨付。社区医院容器指数为10.06%,明显高于二三级医院(3.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435, P<0.05)。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防蝇设施合格率分别为33.06%和50.00%( χ 2=5.674, P<0.05),防鼠设施合格率分别为75.76%和93.09%( χ 2=39.532, P<0.01),蜚蠊侵害率分别为4.60%(68/1 479)和1.00%(4/398)( χ 2=10.973, P<0.01)。 结论 社区医院病媒生物控制执行率不高,需要加强督导。医疗机构防蝇防鼠设施合格率不高,可能为正常诊疗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带来风险,需要引起医疗机构高度重视。
2020, 31 (4): 442-44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13
气候因素对浦东新区蚊虫密度影响的效应分析
谢博, 冯磊, 顾盈培, 沈安梅, 刘汉昭, 刘俊, 蔡凤珠
摘要308)      PDF (2222KB)(99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气象情况变化趋势以及浦东新区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的蚊虫密度消长规律;探索各种气象因素对浦东新区蚊虫密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上海市的单日气象数据,整理同时期浦东新区蚊虫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指数的影响效应。 结果 单日平均气温与蚊虫密度指数呈明显非线性关系,滞后天数与效应强度呈“U”型,在温度为32℃时,相对危险度值最高达到2.2。滞后效应在3 d左右达到最强,随后逐渐降低,在10 d后又逐渐回升。湿度的影响情况与温度类似,风速的结果与温、湿度相反。 结论 温度对蚊虫密度指数效应在滞后3 d时最强,湿度对蚊虫密度影响效应无明显滞后。
2019, 30 (4): 430-43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17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媒介现状分析
李保荣, 石杲, 刘俊
摘要375)      PDF (852KB)(695)   

目的 掌握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媒介现状,为科学控制长爪沙鼠鼠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2000-2011年鼠疫媒介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共检蚤96 411匹(24040组),阳性蚤1657匹(533组),阳性率为1.72%(组阳性率为2.22%)。结论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非常活跃,是中国鼠疫动物病流行强度最大的疫区之一,蚤类在内蒙古人间鼠疫的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对疫源地进行长期、系统地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2013, 24 (3): 249-251.
集贸市场蜚蠊侵害和抗药性调查及综合防制研究
邓丽娟, 刘迪, 刘小泉, 刘俊
摘要505)      PDF (1518KB)(976)   
目的 了解集贸市场蜚蠊侵害情况、种群分布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蜚蠊侵害情况,用粘蟑板测定其密度,用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采用敏感和低抗的药物进行综合防制。 结果 集贸市场蜚蠊侵害率为86.67%,密度为4.19只/(张·夜);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甲基吡口恶磷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分别为2.65、3.82、1.77、3.51、11.19、5.21、6.51、12.00和2.11倍;用敏感和低抗药物进行防制,杀灭率达96.19%。 结论 武汉市集贸市场蜚蠊侵害率较高,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对敌敌畏、胺菊酯已产生高抗性;应采取环境治理及化学药物杀灭等综合防制措施,将蜚蠊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
2013, 24 (1): 67-68,71.
北川县地震灾区2009年病媒生物现状调查
郑幸福, 谭刚, 舒亚, 史映红, 刘俊伶
摘要670)      PDF (908KB)(732)   
2011, 22 (6): 606-606,610.
内蒙古蚤类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
刘俊, 王建军, 杨秀峰
摘要906)      PDF (873KB)(1031)   

目的 研究内蒙古4型疫源地蚤类中自然染疫蚤的种类,分析该地区蚤类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收集整理历年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中检出鼠疫菌的蚤种种名和检出地点。结果 内蒙古发现的122种(亚种)蚤类中,从30种(亚种)蚤体中检出鼠疫菌。结论 4型疫源地中3个疫源地的主要媒介蚤种都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几乎所有次要媒介蚤中都检出鼠疫菌。

2011, 22 (6): 576-578.
一例采茶女工硬蜱感染分析
舒亚, 刘平, 黄铮铮, 郭怡, 刘俊伶, 杨琛
摘要682)      PDF (860KB)(797)   
2011, 22 (3): 250-250.
武汉市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邓丽娟,张腊梅,周良才,田俊华,刘小泉,刘俊
摘要1705)      PDF (329KB)(1032)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区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根据抗性水平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 抗性测定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武汉市区7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6~7.7、 3.3~10.7、 1.1~2.0、 2.9~3.8、2.5~11.2、 3.5~5.3和4.0~6.4倍。结论 7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残杀威敏感。居民家庭品系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抗性,集贸市场品系对敌敌畏已产生高抗性。

2010, 21 (1): 70-72.
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体表寄生蚤类名录
杨秀峰,刘俊,王建军
摘要1132)      PDF (291KB)(1077)   

【摘要】 通过对内蒙古现有的蚤标本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4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其寄生蚤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寄生着多种寄生蚤,但迄今仅发现部分蚤种具有鼠疫流行病学意义。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23年仅自旱獭体中检出鼠疫菌,至今并未从寄生蚤中检出鼠疫菌。而在其他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多种寄生蚤中检出了鼠疫菌。

2009, 20 (6): 580-582.
内蒙古蚤类与新种(亚种)的模式产地
李保荣1, 石杲1, 刘俊2
摘要577)      PDF (226KB)(781)   
2009, 20 (2): 144-.
内蒙古主要蚤类宿主及其寄生蚤地区分布
杨秀峰;王建军;刘俊; 刘云霞
摘要492)      PDF (87KB)(752)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类动物的群落演替
米景川;夏连续;吴志茹;刘俊;韩效中
摘要720)      PDF (65KB)(616)   
目的根据1973年和1987年在集二铁路沿线地区的现场调查资料,对不同时期的啮齿动物群落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日夹法。结果经过14年的自然变迁,长爪沙鼠种群在啮齿动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种群优势现象日趋明显。而达乌尔黄鼠种群和曾在部分样地中起主要作用的黄兔尾鼠种群逐渐处于弱势地位,相反曾在群落中不起主要作用的五趾跳鼠种群呈增加趋势。结论该地区啮齿动物呈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
加强蝇必净在农贸市场灭蝇效果观察
李淑军1; 刘俊2; 齐福菊3; 赵敏1
摘要422)      PDF (47KB)(581)   
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巩固城市灭鼠成果
刘成俊; 范方钊; 刘小平; 鞠文海; 刘俊
摘要460)      PDF (63KB)(651)   
大连市暖气沟、雨水井蚊虫滋生状况及防制研究
王晓丽1; 刘俊2; 刘文珍3; 齐福菊1; 吴炜1; 于振深4
摘要439)      PDF (72KB)(592)   
大连市区12年来排水系统鼠情动态及灭鼠效果观察
刘羽中; 朱玉桥1; 吴清江3; 洪广林1; 洪金林1; 那君1; 刘成俊2; 范方钊2; 鞠文海2; 刘俊2; 刘小平2
摘要447)      PDF (100KB)(742)   
内蒙北部荒漠草原东段鼠类与蚤类关系研究
夏连续; 吕卫东; 刘俊; 王兰芳; 米景川
摘要405)      PDF (749KB)(570)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曾被滥用的剧毒物
刘俊亭
摘要450)      PDF (238KB)(734)   
大连市城区排水系统灭鼠实验观察
朱玉桥; 刘翀; 洪广林; 那君; 洪金林; 刘成俊; 许衍琴; 鞠文海; 刘俊
摘要446)      PDF (1072KB)(621)   
三种鼠疫媒介蚤叮吸人血能力的观察
刘俊; 李尚君; 贾桂瑾; 赵卉东; 张玉梅
摘要859)      PDF (125KB)(474)   
秃病蚤蒙冀亚种、光亮额蚤和原双蚤都是鼠疫媒介蚤。为了观察三种蚤对人的叮吸血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这三种蚤对人都有一定的叮吸血能力,秃病蚤蒙冀亚种吸血率最高,光亮额蚤居中,原双蚤最低。若把蚤固定于手臂,吸血率秃病蚤蒙冀亚种雌蚤为92.31%,雄蚤为96.36%;光亮额蚤雌蚤为66.07%,雄蚤为59.26%;原双蚤雌蚤为4.84%,雄蚤为3.30%。蚤类的这些习性,对把自然界中鼠疫菌传染给人具有一定意义。
内蒙古地区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刘纪有; 刘俊; 王兰芳
摘要410)      PDF (2664KB)(527)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人群免疫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严玉辰1; 贾克丽1; 林月华2; 刘国敏1; 王昭孝3; 刘俊1; 付德庆3; 赵荣辉1; 刘志广1
摘要939)      PDF (915KB)(648)   
为了观察EHF灭活疫苗的免疫力和流行病学效果,选择一个发病率在380~860/10万的集体单位职工作为疫苗接种组,并以该单位所在地的同一景观生活的农民作为对照组(发病率在170~120/10万之间)。1989年10月首次免疫接种后,抗EHF病毒NT抗体阳转率为148/150,HI抗体为149/150;2种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80.67和38.68。1年后抗体阴转为20~25%。1990年9月加强免疫接种后,NT抗体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81.85,1年后阴转率为5~8%。经3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观察,观察点再未发生EHF病例,认为该疫苗足以控制本病流行。
秃病蚤蒙冀亚种的吸血能力和叮人试验
李尚君; 张玉梅; 孙连枝; 杨长安; 刘俊
摘要873)      PDF (1410KB)(583)   
于1988年11月至1989年12月,在实验室内研究了秃病蚤吸血率和吸血量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对不同鼠体的吸血活动。结果证明,蚤的吸血率和吸血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当吸血时间为10分时,雌、雄蚤的吸血率接近100%。吸血时间为1分和5分时,雌蚤的吸血蚤数多于雄蚤,而10、15和20分时无差别。在不同吸血时间内,雌蚤的吸血量和吸血体节数均比雄蚤大;在不同鼠体上,雌、雄蚤的吸血率和吸血量无差别。并观察了秃病蚤蒙冀亚种的叮人情况。
秃病蚤蒙冀亚种生活史的观察
孙莲芝; 刘俊; 张玉梅; 李尚君; 张万生
摘要870)      PDF (831KB)(532)   
在温度为23±0.1℃、相对湿度为76%的条件下,观察了秃病蚤蒙冀亚种的生活史。结果表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3.63,13.42和10.78天。从卵发育到成蚤羽化平均为27.64天。雌蚤较雄蚤发育的快一些,羽化的雄蚤略多于雌蚤。